有別於以往幾次的私人性質(Private),2016年6月15日,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以個人身份(Personal)與西藏流亡政府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會面,並讚揚達賴和平與非暴力的承諾。不過中國官方喉舌《人民日報》以及《環球時報》仍然口誅筆伐,對華府表示憤怒。中國的官場,不存在私人性質,也沒有個人身份,我想起電影《無間道》。
#
「那本小說我寫不下去了,我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。這一點只有他自己才知道。」《無間道》中劉健明的太太,原打算寫一本主角擁有多種身份的小說,可惜發現枕邊人正正是那種人時,反而難以接受。電影的虛構橋段略嫌誇張,倒是不及現實世界來得「自然」,梁振英以個人身份去信《信報》及簽名反佔中、以測量師身份接受UGL5000萬元服務費、以父親的角色致電航公司職員、以及以特首名義關心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迪,究竟什麼時候用什麼身份?無人知。一人分飾數個角色不是梁振英專利,還包括官商鄉……
#
《基本法》第97條訂明,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區域組織,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根據相關條文設立了18區區議會。不過自2016年1月1日、第五屆區議會開始,所有區議會政府委任議席已經全面取消,但保留了27席新界鄉事委員會主席擔任當然議員的制度,結果全港18區共458名區議員中,民選的區議員有431名,當然議員有27名。究竟這27位來自新界鄉事委員會的當然議員,分佈如何?
#
下圖可以看到18區區議員的具體分布,由於當然議員來自新界鄉事委員會,當然議員自然集中在元朗、屯門及北區等9個地區。
#
其中元朗及北區分別有6名及4名當然議員,為什麼重點留意元朗及北區?因為根據本土研究社2015年年底進行的大規模棕地調查,全港共有1192公頃棕地,但大部份集中在元朗及北區。所謂的棕地即是已荒廢或被破壞的農地,1192公頃棕地中,主要用途集中在1)貯物、回收用途;2)臨時批准∕違規貨櫃場;3)閒置土地∕已破壞土地∕荒地及小規模輕工業;4)露天停車場。
#
當中超過85%集中在元朗及北區,其中又以元朗區為主(綠色部份)。
#
既然本港的棕地集中在元朗及北區,操生殺大權的區議員自然責無旁貸,肩負發展該區的責任。不過區議員偏偏同時身兼官、商、鄉於一身,且以元朗區作為例子。目前元朗區有41名區議員,其中民選區議員有35名,來自鄉事委員會的當然議員有6位。
#
6位當然議員分別是
1)屏山鄉委會主席曾樹和;
2)十八鄉鄉委會主席梁福元;
3)八鄉鄉委會主席鄧瑞民;
4)新田鄉委會主席文炳南;
5)錦田鄉委會主席鄧賀年;
6)廈村鄉委會主席鄧勵東。
#
圖片來源:《蘋果日報》
#
這6位當然議員同時身兼元朗區1)環境改善委員會;2)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;3)城鄉規劃及發展委員會;4)交通及運輸委員會的主席及委員,對元朗地區的政策有決定性的影響力。問題來了,這6位議員同時是多家公司的董事及股東,其中以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鄧瑞民擁有最多公司(包括已解散公司),最多達19家公司,經營地產業務。而曾樹和則曾為13家公司董事。
#
試問作為多家公司的股東、鄉委會代表兼區議員,他們在區議會上發言代表的是那一方的利益?既然政府取消區議員委任制,是否要從鄉事委員會當然議員制度著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