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得笑,其實好好笑。
聽民建聯黨魁譚耀宗之流,建議以統一中式服裝作為現代中國國服,取代「伴隨隆隆炮聲」傳入的西裝,點忍笑?提案的全名是《關於確定中式禮服作為「國服」的建議》,除了譚耀宗,有份提名的包括澳門新賭王呂志和、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以及《文匯報》社長王樹成等港區全國政協委員。
坦白講,每年兩會都有大量騎呢提案(內地稱之為「雷人提案」),一件蛋散幾件蕃薯的提案,本應不會引起大家關注甚至討論。不過提案發起人是報館社長,報章大肆報道是常識吧(http://paper.wenweipo.com/2015/03/05/YO1503050008.htm)。
究竟《提案》講乜春?《提案》建議統一國服服飾之餘,還建議將大年初一定為「國服日」,國服一旦確定,建議國家領導人、各級領導幹部在適當的場合要帶頭穿著。根據《文匯報》引述王樹成表示,中國崛起後再以西服作為禮服並唔適合:「不能完全說西裝就是西方文化殖民的象徵,但不可否認的是,西裝是伴隨着隆隆炮聲傳入中國的。」
看到這裡,大家以為提案鳩吹四二六、無中生有?服裝政治其實沿源流長,遠的有法國領袖拿破崙制定《宮廷禮儀》以及將服飾法寫入《拿破崙法典》、孫中山找黃隆生設計改良自日本半軍服的中山裝;近的則有伊朗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永遠只穿西裝不打領帶,因為他認為領帶像徵歐美文化。
大家有沒有聽過台灣總統蔣經國的「夾克政治」?所謂的「夾克政治」是指蔣經國下鄉、落區時經常穿著的夾克外套 (Jacket),台灣民眾想到蔣經國自然聯想到他那件夾克外套。結果蔣逝世數十年後,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忽然推銷聲稱響應環保節能、展示台灣特色的「高屏衫」,為的就是以衣著打動人心。
大家不要以為一件蛋散幾件蕃薯閒著無事,大家反而要想想為什麼忽然提議摒棄西裝著國服,是否與民族主義作崇有關?假如光復乜乜乜等於散佈城邦、港獨思想的話,摒棄西裝何嘗不是另一個極端?屆時是否要所有領導學毛澤東穿著的中山裝,裝「毛」作樣?
幸好《提案》無提出以中山裝作為國服,事關中山裝其實沿自日本軍服,而日本的軍服其實又來自美軍軍服M1899 Officer’s Khaki Field Blouse,再者正確的中山裝有四個口袋(曾鈺成以及陳振彬的中山裝不是正統)以及左右袖三袖鈕,四個口袋分別像徵禮、義、廉、恥的四維思想;三袖鈕則意味民族、民生、民權的三民主義。穿著只有三個口袋沒袖鈕的中山服,叫民建聯成員情何以堪?
今年雙會有什麼「雷人提案」?除了年初一定為國服日外,廣東代表提案將駕駛執照同器官捐贈意願掛勾,另外亦有人提案子女未滿10歲父母唔可以離婚等等。
JL
0703201500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