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接近兩年沒有更新這個屬於個人的網站「識春」,若非匯豐信用卡被盜被迫更新信用卡,「識春」在自動續約下會被繼續遺忘,如今WORDPRESS提醒我未能成功續約,繼而再次登入這個網站。關於這個網站,我最不捨的其實是識春(KNOWING SPRING)這個網名,假如一年有限錢,我會選擇繼續留下這個「識春」。
2021年年初頻密更新此網站,是不滿FACEBOOK與TWITTER等參與判決特朗普社交死刑,將特朗普的言行從社交媒體中抹走,結果嘗試在Facebook以外另辟蹊徑,過程中有不少朋友請小弟喝咖啡。假如一般人以封控檢測渾噩渡過了2021及2022這兩個年頭,我卻徘徊在兒子牧之、女兒逸之、移居中山以及海量工作之中,根本沒有餘暇照顧「識春」。
來到2022年的最後一個月,開始盤算2023年的種種計劃。想起住加財經VIP問,今年會以什麼說話預測2023年?當時的回覆是還在盤算。的確,暫時未有最終想法,記得2019年我用「儲半年糧餉」預測封城封村的2020年,2020年以「唔洗驚因為驚都無用」去預測國安法下的公民社會瓦解,2022年即是今年呢?當時(2021年年尾)我以「走過必留下痕迹」去形容全球的劍拔弩張。
2023年初步有個大概,但怎樣用一句說話總結還須要多點時間,或許可以為下一篇文章留下註腳。以環球整體環境而言,2023年極其量是另一隻瘦牛,到今天還在償還當天的債,整體環境不容樂觀,影響的會是各行各業。為什麼花篇幅説2023年的種種?因為我有未雨籌謀籌的習慣,若2023年不會是容易渡過、經濟欠佳的一年,是否可以將更多時間花在個人經營的頻道、專欄甚至網站上呢?正如我在個人專頁所言,已知的是2023年會在文字上花功夫,會新增專欄文章(部份署名專欄可以公開),另外下半年亦會有其他與文字有關的計劃。
既然是與文字有關,既然在兩年抱兩下時間變得再緊張,所以開始嘗試以科技提寫效率。圖片是我以window軟件voicein、將語音轉為文字的嘗試。住加財經會員答問環節時,一邊錄音一邊轉為文字,作為第一次測試,效果一般,但至少知道自己在個多小時的答問中原來說了最少一萬字,另外亦知道自己說過什麼,作個參考。這個嘗試十份重要,最少可以提升寫文的效率。
2023年是否容易渡過,且看大家有沒有事先做好準備。
JL
😃 來中山之後第一次識春, 期待你嘅文章。
另恭喜你家添一員!
讚Liked by 1 person